
【推荐】散文作文3篇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文作文3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散文作文 篇1
又到了银装素裹的季节。
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。下雪前整个天空都灰蒙蒙的,像是谁在空中遮蔽起一片幕布般,层层云朵消减了太阳散发的光芒,寒风迎面吹来,穿透树冠,树叶沙沙作响,风仿佛要将那些枯叶撕碎,将枯枝劈断。
此时坐在教室的我们正在听课。教室的窗户上蒙了一层水汽。隔着朦胧的玻璃,我仿佛感受到了窗外风的凛冽、刺骨。到了课间,忽然听到有人兴奋地喊“下雪啦!”教室骚乱一片,有人打开了窗户,顺着窗户的方向望去,天空中果然飘着柳絮般的雪花,她们小巧,在空中如起舞般飘下,她们轻盈,风向稍一改变,她们的舞姿就发生了变化,有的甚至又往上方飘去。她们不畏严寒,高傲地在寒风中舞出了自己的身姿。这真是美妙的雪花世界呀!
思绪回到了九年前,那是小学的第一个寒假,我是在妈妈的老家度过的。外公外婆住在山坡上的一个窑洞里,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菜园。记得那年腊月的雪下得特别大,外面寒风肆虐,窑洞却温暖如春。每天早上,外公都会到附近买回新鲜羊奶,盛在玻璃瓶里,到家后把奶在锅里煮沸,然后将表皮厚厚的一层刮来给我们吃(,羊奶也是尽可能多地分给我们)。早上吃饱喝足后,就可以出门了。打开门,外面白雪皑皑,我心情十分激动——到处是洁白的一片,白色的菜园子,白色的栅栏,白色的房顶,地面上也落上了厚厚的洁白的一层,阳光微照,雪被反射出点点耀斑,地面上被踩出一串脚印——外公已经开始劳作了……
突然传来一阵“甜蜜蜜”的乐曲,又开始上课了。此时窗外仍然飘着漫天雪花,真正刺骨寒风吹来,靠窗的同学将窗户又关上了。窗户又朦胧一片。
雪一直下着。
第二天早上,睡眼惺忪中,听到室友说:“你看外面的雪景特别漂亮!”心生好奇,匆匆洗漱完毕就跑下楼,刚走出楼道口,迎面而来的是凛冽的寒风,刀割般的,接着,映入眼帘的是图画一样的世界,没想到雪下了一夜,也没想到今年的第一场雪可以在地上堆积那么厚,天基本上还是黑着,微微泛青,四周静得出奇,没有鸟儿的叽喳和鸣,没有同学的嬉笑吵闹,地面上已经被踩出几条弯弯曲曲的小道,远处高大的松树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,遮住了松树的墨绿色,松枝被雪压得向下低垂着,但雪洁白的颜色让松树看起来鲜活了许多。
是的,外公家附近的雪景也是这样子的。顺着外公家门前的`一条小路一直走,就能走到一片河滩,河边结了薄薄的冰,在河滩旁边有一片小树林,在下雪的季节在那里总有无穷的乐趣。从地上捧起一堆雪,在手中迅速揉团挤压成雪球,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,互相扔雪球,雪球砸在小伙伴的头上,衣服上,裂开,重新成了散状的,落回地面。树林都被雪覆盖,四周一片宁静,除了我们的追逐,嬉笑,打闹。
到了第二节下课,学校的操场上热闹极了。雪已经没过脚踝,四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。 又到了银装素裹的季节。我又想起了那窑洞,那树林……
散文作文 篇2
很多年来,迟子建作为一名小说家颇受文坛重视和关注,迟子建散文读后感。但当我读完《假如鱼也生有翅膀》后,我认为迟子建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散文家。
《假如鱼也生有翅膀》全书分六辑,共73篇散文。自序是一首《致爱人》的诗。“你离去了/从此环绕我的河流/就是两条了……”这凄伤优美的歌,仿佛以里尔克式痛苦召唤人性复归神性的语言,青铜般地唱起了序曲。我把她写在第一辑《春天最深切的怀念》里的篇章,视为通过语言而进行的一种很内在的心灵历险和疼痛。的确如此,迟子建在爱人出车祸去世后,经历了“最残酷、黑暗、绝情”的日子。那日子尽管悲痛,但迟子建是坚强的。为此,她有了对生命无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怀念。当然除写爱人的篇章之外,迟子建在此书所涉及的题材颇广。其中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,对出访国外的随想,对小动物的遐思,以及阅读札记和写给同行的印象记。通读全书,你会呼吸到一种大自然与作者和谐之美的气息。比如:《中国北极的天象》、《女人与花朵》、《鲁镇的黑夜与白天》等,既以女性独特的视角,阐述了自然万物的生长与变化,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沧海一粟的哲理。
迟子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。她在写小说之余所写的散文,是真情的流露。读者很容易用心灵去感觉、触摸、沟通和接近一个真实的她。她是孤独的,又是安静的。她唯一的嗜好是创建精神之塔。她说:“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,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消蚀的过程,读后感《迟子建散文读后感》。我们要完善自己,因而不怕消蚀。” 迟子建写作就是渴望一种生命的超越,一种整个人生境界的升华,一种寒冷中的燃烧。她的长篇小说《满洲国》是这样,这部《假如鱼也生有翅膀》也是这样。该书第二辑《时间怎样地行走》等22个短文,便是她写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。所谓:“辞达而已矣”也。
《会唱歌的火炉》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时代,在大兴安岭度过的时光。它让读者跟随着他们姐弟三人,推着空车上山拉柴火。“那里生长着的鲜树,比如落叶松、白桦、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,可伐的树,只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。冬天的时候,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,是司空见惯的。”这篇散文以大兴安岭寒冷的冬天为背景,写出了在艰难生活中亲情的温暖。
文中说:“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,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。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,为我们笼一堆火。洁白的雪地上,跳跃着一簇橘黄的火焰,那画面格外地美。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。因为有了这团火,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,带到山里来,待父亲点起火后,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,当火熄灭后,土豆也熟了,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、香喷喷的土豆。”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有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,迟子建的笔底便有了东北风景的苍茫与壮美。
《木匠与画匠》是作者爱人去世后,装修新居时的随感。迟子建的散文大多与童年生活有关,这篇也不例外。她说:“童年的时候,我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。我们那时用的家具,哪一个不是木匠亲手打出来的呢!想着木匠能让椅子长腿,能让桌子镶上抽屉,就觉得他们是有道理牛气的。”
倘若你纵观迟子建的这本散文集,你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风光的融融暖意,可以体会到一个艺术家、文学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终都是孤独所取得的成就。孤独的坚守,才能创造精神之塔。拿《庄子》的话形容,则是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。”迟子建正是这样一个孤独的坚守者。因此在热闹的群体中,她特别醒目地拥有了她自己。
散文作文 篇3
春是一个脚步轻轻的画家,当你察觉它的到来时,它已经把每个角落都涂上了色彩——粉红、娇黄、雪白……当然更多的是嫩绿。
路边的小草吮吸着春的甘露,好像是心灵手巧的纺织能手,用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绿茵茵的地毯。迎春花不畏严寒,顶着寒风,以顽强的意志,泛绿、吐蕊、开花,第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春的来临。那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,染红了富饶的山川大地。春的朝霞宛如少女脸上的桃红,表现出那样的柔美,那样的纯净,那样的多姿多态,那样的烂漫而深情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古人的诗句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?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是啊,温暖的春风多么像一把神奇灵巧的剪刀啊!
我意犹未尽,又来到了校园里。中心路两旁,柳树的柳条上点缀着无数新绿色的细叶,在春风里惬意地摆动着,如少女飘逸的长发,如仙女轻柔的纱裙。月季花也开了,似乎不胜娇羞,香气袭人。在这春风和煦的时节里,红花,像太阳那样艳丽;蓝花,像天空那样明净。
古人云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春的早晨空气清新,人们起得很早,有的在山上练气功,有的在公园里散步,还有的在读书……春里,人们可以外出旅游,去郊外野炊,春给人们带来了欢乐。
啊!春,你不像冬天那样寒冷,也不像夏天那样炎热。你温暖、清新、充满活力,又是四季中最宝贵的一个季节。
我爱你,美丽的春!